从汉德语地名的角度看中德文化中的民族融合
发布于:2018年1月25日 10:17

从汉德语地名的角度看中德文化中的民族融合

据研究,汉语里的胡同、北京地名里的海都来自元朝。北京的义溜胡同、什刹海、后海、中南海都来自元朝,颐和园、圆明园、北海公园都来自清朝,反映了民族的融合。

关于从德语地名看民族融合,这可以从地名索源来讨论这个问题。正如我们所知,在今日德国的土地上,出现过日耳曼人、罗马人、凯尔特人。首先是罗马人在那里建有军事据点。不少德国城市如Trier(特里尔),科隆就是例子。

Köln科隆位于莱茵河畔,德国西部大城市。其名由拉丁语名科隆尼亚—喀劳狄—阿格丽品娜(Colonia-Claudia-Agrippina)演变而来,其意思是“喀劳狄·阿格丽品娜的殖民地”。据考证,喀劳狄·阿格丽品娜是古罗马皇帝喀劳狄的妻子和谋害他凶手尼禄的母亲。公元50年,她下令在此地的最初城市建造了一座堡垒。最初的城市是在公元前38年由罗马将军阿格里帕修建的。

德国的不少地名是凯尔特、斯拉夫和日耳曼语地名杂合在一起的。例如,拉蒂斯邦(Ratisbon),美因茨(Mainz),波恩(Bonn)和特里尔(Trier)反映它们来自凯尔特语这一事实;而其他地名诸如德累斯顿(Dresden),莱比锡(Leipzig),梅克伦堡(Mecklenburg)和施特雷利茨(Strelitz)来自斯拉夫语;而一些地名如科隆(Köln),科布伦兹(Koblentz)或卡塞尔(Kasel)只能归于意大利语系。

最后,勃兰登堡(Brandenburg)这样的地名,实际上属于斯拉夫语地名,branibor意思是防御性的森林。

柏林(Berlin)作为德国最大的城市,现在被认为来自斯拉夫语。-in是斯拉夫语前缀。

 

本文摘自:黎东良.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[M].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2.